当前位置:首页>政策法规

综合要闻

技术创新让北京轨交更有看头

发布时间:2017/2/16  点击量:280  

 

  2017年,北京人熟悉的轨道交通会变得有点“不一样”。随着燕房线、西郊线、S1线(石门营至金安桥)3条线路年内开通,全国产化全自动驾驶线路、全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将彻底融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突破源源不断,让首都北京的轨道交通越来越有看头。

 

  “2017年是北京轨交建设项目最多、任务最重的一年。”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杨广武告诉记者,今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将全部开工。在建轨道超过350公里,史上最长、线路最多。而今年将开通燕房线、西郊线、S1线(石门营至金安桥)三条线路,丰富了北京轨道交通的类型。其中,燕房线是北京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全国产化无人驾驶线路;西郊线为北京首条现代有轨电车;S1线为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磁浮列车设计时速100公里,安全性高、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噪声低。

 

  杨广武说,自主创新是实现北京轨道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手。北京通过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打造了一批集成“北京创造”品牌产品和自主创新技术的示范工程。

 

  2016年,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北京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城轨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五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中占据两席。以国家工程实验室为龙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将从“北京建造”快步迈向“北京创造”。

 

  以北京市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为例,它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这套综合近年北京科研成果形成的无人驾驶技术与国外最新技术相比也毫不逊色。它不仅能减少人的误操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运营组织的灵活性,进一步提升运营能力。目前,燕房线作为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运行线路,正在上线开展全面的动车调试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研制具有能量回馈的功能牵引供电装置,北京还首次实现了列车制动能量再次返回电网的再利用:地铁列车刹车速度大于5公里时采用电制动,用电动机反制送电,5公里以下时才是机械制动,减少粉尘污染。目前北京地铁多条线路开始使用这项中压回馈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北京还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辆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实时在线自动监测运营中车辆的机械安全情况和线路质量,实现列车关键部件故障的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为运营车辆安全行驶和广大乘客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记者 杨学聪) 

 

  (编辑:蒋朔)

 

 

[原文链接]


相关资讯

上一篇: 总理批示,18部委破回国留学生创业创新壁垒

下一篇: 巧克力“一哥”易主 国产品牌需靠三四线市场突围

合作共赢

服务机构

专家团

客服热线

关注我们

2016 国科托管平台  版权所有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云畅网络  谷腾信息  POWERED BY 鲁ICP备15008180号-2